本次院慶活動圓滿落幕,感謝同學們精采的演說,並恭喜以下獲獎同學!
若各位對於得獎同學的研究有興趣的話,歡迎進入本院院慶網站觀看同學們的成果發表摘要~
https://sites.google.com/view/2025-nycu-ceb-day/成果發表會/得獎名單


本次院慶活動圓滿落幕,感謝同學們精采的演說,並恭喜以下獲獎同學!
若各位對於得獎同學的研究有興趣的話,歡迎進入本院院慶網站觀看同學們的成果發表摘要~
https://sites.google.com/view/2025-nycu-ceb-day/成果發表會/得獎名單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工程生物科學學院,自創始1993年成立生物科技研究所,成為交通大學第一個生物科技相關的系所,1998年博士班成立後,於1999年正式招收第一屆大學部學生。1999年分子醫學與生物工程研究所(前生化工程研究所與生物醫學研究所)、2000年生物資訊及系統生物研究所(前生物資訊研究所),至2003年創立生物科技學院奠定「一院一系多所」架構,並於2024年8月1日改名為「工程生物科學學院」。自建立迄今已近半甲子,本院學士、碩士、博士畢業院友累計已達2,500多人,在國內外生物科技、分子醫學、生物資訊領域等產、學、研界開枝散葉、枝繁葉茂,歷年院友回娘家活動看到畢業離校的學生返校分享,已在各自不同領域築夢踏實,各有成長與成就。
2020年起工程生物科學學院師生遷入「前瞻跨領域生醫工程大樓—賢齊館」,是全台大學首座跨領域生物醫學大樓,近年來因應生醫相關產業所面臨的巨量資料分析與數據建模、人工智慧AI、分子功能設計等計算科學挑戰,另一方面在永續發展為世界上注目焦點,工程生物科學學院在各級長官及院友支持指導下「工程生物」的概念孕育而生,以博愛校區為基地,結合竹銘醫院發展工程生物科學,從分子層次鏈結生物科技、ICT與計算生物,在精準醫藥、轉譯工程及永續科技特色領域成為全球跨領域生物科技的代名詞,企望成為世界級的前瞻生醫與工程研究重鎮。
為表揚畢業院友之傑出成就,秉承交大校訓「飲水思源」之精神,盼以遴選活動樹立楷模,激勵後進,訂定傑出院友選拔暨表揚要點,並於每年4月「交大日」表揚。
今年(113學年)將選拔第三屆生物科技學院傑出院友,敬請畢業院友踴躍參加或推薦。
申請期限:113年12月16日(一)起至114年1月17日(五)止
推薦資格: 凡持有「國立交通大學」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畢業證書之院友,均得被推薦為本院傑出院友候選人。
推薦類別:
(一) 從事學術研究、創造發明或任職公私立各級機關及學校之行政人員,有卓越貢獻者。
(二) 創業或經營企業或熱心公益,造福人群,對產業或國家社會有傑出之表現或貢獻者。
(三) 行誼、聲望、品德或其他優良事蹟獲政府頒贈獎章表揚,或對本院之教學、服務、捐資興學或建設及發展、院務或院譽有重大貢獻者。
推薦人資格:
(一) 本院院友會推薦。
(二) 本院院長、系主任、所長推薦。
(三) 校/院友三人以上之連署推薦。
(四) 本院教職員三人以上之連署推薦。
推薦方式:推薦人代表請務必繳交表件清單(如附件2)、推薦表(如附件3)、推薦信或影音檔,另可自由提供其他佐證資料。
請於民國114年1月17日(星期五)前,於截止日期前以e-mail(以寄件時間為憑),寄件主旨請寫:「報名傑出院友—OOO(被推薦人姓名)」。請寄本院張小姐(qaz32194@nycu.edu.tw)並副本至蘭宜錚教授(ethanilan@nycu.edu.tw),Tel:03-5712121轉56931 (張小姐)。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自創始1993年成立生物科技研究所,成為交通大學第一個生物科技相關的系所,1998年博士班成立後,於1999年正式招收第一屆大學部學生。1999年分子醫學與生物工程研究所(前生化工程研究所與生物醫學研究所)、2000年生物資訊及系統生物研究所(前生物資訊研究所),至2003年創立生物科技學院奠定「一院一系多所」架構以來,迄今已近半甲子,本院學士、碩士、博士畢業院友累計已達2,500多人,在國內外生物科技、分子醫學、生物資訊領域等產、學、研界開枝散葉、枝繁葉茂,歷年院友回娘家活動看到畢業離校的學生返校分享,已在各自不同領域築夢踏實,各有成長與成就。
2020年起生物科技學院師生遷入「前瞻跨領域生醫工程大樓—賢齊館」,是全台大學首座跨領域生物醫學大樓,近年來因應生醫相關產業所面臨的巨量資料分析與數據建模、人工智慧AI、分子功能設計等計算科學挑戰,另一方面在永續發展為世界上注目焦點,生物科技學院在各級長官及院友支持指導下「工程生物」的概念孕育而生,以博愛校區為基地,結合竹銘醫院發展工程生物科學,從分子層次鏈結生物科技、ICT與計算生物,在精準醫藥、轉譯工程及永續科技特色領域成為全球跨領域生物科技的代名詞,企望成為世界級的前瞻生醫與工程研究重鎮。
為表揚畢業院友之傑出成就,秉承交大校訓「飲水思源」之精神,盼以遴選活動樹立楷模,激勵後進,訂定傑出院友選拔暨表揚要點,並於每年4月「交大日」表揚。
今年(112學年)將選拔第二屆生物科技學院傑出院友,敬請畢業院友踴躍參加或推薦。
申請期限:112年10月12日(四)起至112年11月30日(四)止
推薦資格: 凡持有「國立交通大學」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畢業證書之院友,均得被推薦為本院傑出院友候選人。
推薦類別:
(一) 從事學術研究、創造發明或任職公私立各級機關及學校之行政人員,有卓越貢獻者。
(二) 創業或經營企業或熱心公益,造福人群,對產業或國家社會有傑出之表現或貢獻者。
(三) 行誼、聲望、品德或其他優良事蹟獲政府頒贈獎章表揚,或對本院之教學、服務、捐資興學或建設及發展、院務或院譽有重大貢獻者。
推薦人資格:
(一) 本院院友會推薦。
(二) 本院院長、系主任、所長推薦。
(三) 校/院友三人以上之連署推薦。
(四) 本院教職員三人以上之連署推薦。
推薦方式:推薦人代表請務必繳交表件清單(如附件2)、推薦表(如附件3)、推薦信或影音檔,另可自由提供其他佐證資料。請於民國112年11月30日(星期四)前,於截止日期前以e-mail(以寄件時間為憑),寄件主旨請寫:「報名傑出院友—OOO(被推薦人姓名)」。請寄本院陳小姐(g0630@nycu.edu.tw)並副本至蕭育源教授(mike0617@nycu.edu.tw),Tel:886-3-5712121轉56930 (陳小姐)。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自創始1993年成立生物科技研究所,成為交通大學第一個生物科技相關的系所,1998年博士班成立後,於1999年正式招收第一屆大學部學生。1999年分子醫學與生物工程研究所(前生化工程研究所與生物醫學研究所)、2000年生物資訊及系統生物研究所(前生物資訊研究所),至2003年創立生物科技學院奠定「一院一系多所」架構以來,迄今已近半甲子,本院學士、碩士、博士畢業院友累計已達2,500多人,在國內外生物科技、分子醫學、生物資訊領域等產、學、研界開枝散葉、枝繁葉茂,歷年院友回娘家活動看到畢業離校的學生返校分享,已在各自不同領域築夢踏實,各有成長與成就。
2020年起生物科技學院師生遷入「前瞻跨領域生醫工程大樓—賢齊館」,是全台大學首座跨領域生物醫學大樓,近年來因應生醫相關產業所面臨的巨量資料分析與數據建模、人工智慧AI、分子功能設計等計算科學挑戰,另一方面在永續發展為世界上注目焦點,生物科技學院在各級長官及院友支持指導下「工程生物」的概念孕育而生,以博愛校區為基地,結合竹銘醫院發展工程生物科學,從分子層次鏈結生物科技、ICT與計算生物,在精準醫藥、轉譯工程及永續科技特色領域成為全球跨領域生物科技的代名詞,企望成為世界級的前瞻生醫與工程研究重鎮。
為表揚畢業院友之傑出成就,秉承交大校訓「飲水思源」之精神,盼以遴選活動樹立楷模,激勵後進,訂定傑出院友選拔暨表揚要點,於每年12月至隔年1月間辦理本院傑出院友推選,並於每年4月「交大日」表揚。
今年(111學年)將選拔第一屆生物科技學院傑出院友,敬請畢業院友踴躍參加或推薦。
申請期限:即日起至112年1月7日(星期六)止
推薦資格: 凡持有「國立交通大學」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畢業證書之院友,均得被推薦為本院傑出院友候選人。
推薦類別:
(一)學術與行政類:從事學術研究、創造發明或任職公私立各級機關及學校之行政人員,有卓越貢獻者。
(二)企業與服務類:創業或經營企業或熱心公益,造福人群,對產業或國家社會有傑出之表現或貢獻者。
(三)特殊貢獻類:行誼、聲望、品德或其他優良事蹟獲政府頒贈獎章表揚,或對本院之教學、服務、捐資興學或建設及發展、院務或院譽有重大貢獻者。
推薦人資格:
(一) 本院院友會推薦。
(二) 服務機關首長推薦。
(三) 校/院友三人以上之連署推薦。
(四) 本院教職員三人以上之連署推薦。
推薦方式:推薦人代表請務必繳交表件清單(如附件2)、推薦表(如附件3)、推薦信或影音檔,另可自由提供其他佐證資料,於112年1月7日前,於截止日期前以e-mail(以寄件時間為憑),寄件主旨請寫:「報名傑出校友—OOO(被推薦人姓名)」。請寄本院陳文亮教授(wenurea@gmail.com)並副本至陳小姐(g0630@nycu.edu.tw),Tel:886-3-5712121轉56930 (陳小姐)
相關文件下載:
代表陽明交大參加2022 iGEM大賽兩團隊:陽明校區的NYCU-Taipei iGEM團隊(左)與交大校區的NYCU_Formosa團隊
2022年國際遺傳工程機器競賽(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 iGEM)10月底於法國巴黎落幕。國立陽明交通大學NYCU_Formosa和NYCU-Taipei iGEM團隊,與來自世界各地共356個一流大學團隊隊伍競逐,雙雙奪下世界金牌。NYCU_Formosa更獲best manufacturing(最佳生物製造獎)提名殊榮,NYCU-Taipei iGEM獲頒Team Impact Grant大獎。
來自博愛校區的陳文亮教授及李曉青助理教授帶領的NYCU_Formosa隊伍,模擬果蠅蛋白中具有自主裝能力的胜肽,開發可應用於再生醫學之生物材料,並將生物資訊工程結合生物藝術。而陽明校區的NYCU-Taipei iGEM團隊在張傳雄教授與張菁芬博士帶領之下,用顏色標示表達細菌的生長狀態,研發可遠距觀測細菌生長之工具,兼具基礎研究與產業運用價值。
★NYCU_Formosa 開發可應用於再生醫學之自組裝生物材料
團隊結合生物科技與工程領域專長,跨領域開發「自組裝生物材料用於生物3D列印與再生醫學」,提出創新且具有廣泛應用價值的新形態自組裝生物材料。透過數學模型與程式設計應用,模擬果蠅UBX蛋白中具有自主裝功能的胜肽片段,藉由縮小後的UBX胜肽片段與各種不同功能的蛋白質形成融合蛋白,有效提升生物材料產率並用於不同面向的生物材料。經實驗證明,產出的UBX融合蛋白能保有原蛋白質功能同時具有自組裝特性,為新型態生物材料。為了使產品投入實際應用,團隊利用產出的材料結合3D列印技術,證明UBX胜肽生物材料具有用於生產生醫材料與再生醫學中幹細胞生長骨架之潛力,可藉由結合不同功能和比例的功能蛋白,讓產品功效最大化。
NYCU_Formosa團隊利用資訊工程模擬出具有功能的UBX胜肽,透過實驗驗證UBX融合蛋白具有紅螢光以及自組裝雙重功能,並結合生物3D列印,發揮創意印製出陽明交大校名縮寫NYCU外型的新型生物材料
NYCU_Formosa團隊打破科學與人文的界線,將生物資訊工程結合生物藝術,利用生物資訊工程預測不同比例混合之螢光蛋白隨著時間而產生的亮度變化,將數據模擬結果以3D珊瑚骨架模型呈現,並且將一系列的圖像以生物藝術的形式在線上展覽中展出,命名為 Digital Fluorencence (數位螢光)。團隊成功利用「生物藝術」創造第三空間打破大眾與科學間的隔閡,透過舉辦線上生物藝術畫廊、帶領生物藝術工作坊等,以人文視角展現合成生物學的多元樣貌。
NYCU_Formosa團隊為期一個月的線上生物藝術展覽,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iGEM團隊進行合成生物藝術(SynBioArt)創作,將科學結合藝術推廣合成生物學至大眾
參賽作品充分將生物工程及資訊工程、人文社會概念運用應用領域,讓世界看見台灣堅實的生物、工程與人文實力。其獨特構思及完整專案規劃,使團隊奪得金牌並獲生物製造專題獎提名,為台灣隊伍中唯一獲得特別獎提名之隊伍。
陳文亮教授及李曉青助理教授帶領的NYCU_Formosa團隊
團隊由生科系陳文亮教授及李曉青助理教授帶領,成員來自生科系洪揆傑、林詩軒、江柏毅、劉恒謙、雲俊源、鄭景鴻、林子媛、唐禕、蕭筠軒、王俐雯、陳羽彤;奈米科學及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劉凱平;電機系張席睿;資工系廖恩莆;人社系陳唯心;助教為分子醫學與生物工程研究所陳楷文、生科系羅又翔、奈米科學及工程學士學位學程黃漢益。經過一年運作及努力,除了作品極具創新性和應用實踐,透過助教的經驗分享與傳承,成功在世界舞台展現陽明交大優異的研究成果。此新創模式也成功推廣至高中學生及民間團體,透過與一般大眾互動、分享,讓學生具備更全面跨域學習的能力。
NYCU_Formosa:https://2022.igem.wiki/nycu-formosa/
★NYCU-Taipei iGEM研發遠距觀測細菌生長工具「E.COLOR」
NYCU-Taipei iGEM團隊指導老師為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暨系統與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的張傳雄教授與張菁芬博士。12位團隊成員分別為:黃易紳(醫工四)、劉禹丞(醫工四)、楊仕勛(生科三)、蕭遠(生科三)、黃啟維(醫工三)、葉祉祐(醫學三,隊長)、 王之荷(生科二)、王馨屏(醫學二)、林軒緯(生科二)、魏中姚(不分系二,隊長)、章祐瑭(生科二)、張以臻(醫學二)。
2022 Nycu Taipei iGEM團隊成員與指導老師張傳雄教授(右)
參賽主題「E.COLOR」,目標在準確地用顏色標示出細菌不同的生長階段,藉此不僅可以讓研究人員易於觀察細菌的生長,更有助於得知何時適合加入誘導蛋白質生產的誘導物(例如IPTG),因而對產業上生產蛋白質、例如蛋白質藥物,非常有幫助。
團隊結合基因遺傳工程、人工智慧、程式設計、數學模型、機械設計等跨領域項目,成功做出可以自動、遠距的觀察細菌不同生長階段表現的E.COLOR工具。使用者可在手機等行動裝置上輕鬆觀察實驗的成果,以決定加藥時機。E.COLOR還包含一個數學模型(modeling)的工具,可以讓使用者在實驗進行前先行依據初始細菌數量或細菌狀態等參數,預測細菌的生長,進一步的調整實驗設計與實驗時間等。此獨特且兼具基礎研究與產業運用價值的計畫,使團隊獲得大會「Team Impact Grant」獎項,獲得2500美元贊助。
NYCU-Taipei 團隊的E.COLOR計畫與成果(由左至右):(1)利用遺傳工程與生物工程,成功產生可以用顏色指示不同細菌生長階段的大腸桿菌;(2)利用機器學習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演算法,成功偵測不同的生長階段的大腸桿菌,並且建構偵測設備,利用3D列印打造適合的乘載細菌培養盤/瓶且轉動以助偵測的設施;(3)接著,利用APP將偵測訊息傳到行動裝置上。使用者可以非常方便、隨時、遠距的得知細菌生長數值
NYCU-Taipei iGEM團隊從2007年參賽至今,在這個重要的國際合成生物學競賽中總共拿下一次環境類組世界冠軍、全球前六名、亞洲第三名以及12金2銀2銅、無數的特別獎項的佳績,屢次在iGEM大賽舞台發光發熱;近年更積極散播合成生物學的種子,推廣合成生物學的概念給更多未接觸過合成生物學的人,例如辦理對高中的合成生物學實習、大學校園的合成生物學講座,進行合成生物學的教育推廣給莘莘學子,以達到傳承目的;並協助更多台灣優秀高中及大學組隊共同參與合成生物學競賽,一起將台灣推向世界舞台。
NYCU-Taipei iGEM:https://2022.igem.wiki/nycu-taipei/
NYCU-Taipei iGEM團隊攝於2022國際合成生物學iGEM競賽巴黎會場
傑出教學獎:蕭育源老師
優良教學獎:黃兆祺老師
恭喜蕭育源教授榮獲第18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青年醫藥科技獎」
得獎名單公告如下:
http://www.ttlbf.org.tw/
★翁順隆/新竹馬偕紀念醫院院長、畢業於交通大學生物科技所
‧深耕新竹五峰鄉山地醫療照護。於疫情期間積極配合政府防疫政策,成立竹竹苗首間covid-19病毒檢測實驗室,舉辦全國首場應變醫院與社區防疫演練,榮獲110年全國防疫特殊貢獻獎。
‧積極籌建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守護大新竹兒童與婦女健康;擔任健保署醫院醫療服務審查執行會北區分會主任委員與總召集人,促進醫療品質。
恭喜本院楊進木院長、何信瑩教授及柯立偉教授榮獲「第18屆國家新創獎」